免费范文>范文大全>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

更新时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明白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白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大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2篇大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2篇。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好处。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大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明白什么?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明白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这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2篇教案。

  【设计意图:透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透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样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那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样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透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忙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能够继续用计数器数,也能够采用其他方式大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2篇大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2篇。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大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2篇文章大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2篇出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

  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能够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必须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

  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

  (2)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好处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大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2篇教案。

  (4)师:这个数内含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1题,透过数数,帮忙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透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让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画点,并估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Part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2、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Part 1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     )级(     )级(     )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 (计数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三)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具:课件,平行四边形,梯形模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猜图形。请看游戏规则。(屏幕显示,生读)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

  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猜得很快,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猜起来比较困难,但没关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建构概念

  1、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呈现课本情景图)看这张图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和梯形吗?说说看!

  2、构建概念

  既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

  先来观察,这两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

  那有什么不同的呢?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这是我们观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手中的1号纸上就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能验证它们的对边平行吗?拿出你的工具开始吧!

  学生操作,自己验证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验证结果:(叫两名同学)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大家的验证结果和他一样吗?那你是怎么验证的,能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通过大家刚才的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真的有两组对边平行,这个梯形也真的有一组对边平行。

  3.形成概念。

  (1)平行四边形。

  那么其它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们先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吧。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拿出2号图,再次验证一下,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也是两组对边平行?

  谁来说一下你的验证结果。(叫两人)其他人呢,和他们的验证结果一样吗?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举起来互相看一下。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大小不同,但却都有两组对边平行。可见,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对边平行。那么我们就把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说说吧,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叫做平行四边形 (指名读)

  (2)梯形。

  再来看梯形 之前我们通过验证得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老师这还有两个不同的梯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大屏幕。

  师:现在证实了吗?谁再来说说你的发现?(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

  师:能说说什么叫做梯形吗?

  学生说明,板书:叫做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师:谁来读读?

  (3)对比。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我们一同来判断几个图形。

  4、应用概念判断。

  呈现题目:下面的图形 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是梯形的画“○”。

  师:纸上写写看(学生完成)。

  师: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2个)“√”,梯形(2个),“○”,第一个图形既不是平行四边形也不是梯形。

  长方形如有争议,教师引导学生分两组选代表辩论,解决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错误学生说明原因。

  三、确立关系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集合图: (指长方形)我们用椭圆形的圈表示所有的长方形,它(指正方形)表示——(生:所有的正方形),它(指平行四边形)呢?(生: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它呢?(生:所有的梯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属于—— (生:四边形),也就是说,四边形里包含着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呈现: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进入四边形。

  这样能不能表示这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呢? 不能! ?

  1.包含关系。

  引导学生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并列关系。

  师:那梯形呢?梯形属于四边形,但不属于平行四边形。

  3.出示图,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谁能结合图说说它们的关系?

  四、空间想象

  1.猜图形。

  说到四边形,瞧,这就有一个,可它被数学书挡住了,我们再来做一次猜图形的游戏,它可能是什么四边形?

  学生猜测,课件随学生汇报在图形下面逐个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注意看!不可能是什么?书往一旁移动,排除正方形。

  师:再看,不可能是什么?书移动露出两个角,排除长方形。

  师:现在呢?一定是什么?出现三个角

  2.分图形。

  师:通过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觉到大家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想挑战吗?

  生:想!

  呈现题目:利用十五七板拼成今天我们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比一比,哪个组的分法多? (学生操作并汇报。)

  引导学生在拼后进行汇报,刚刚开始时学生只能拼出简单的,由两块图形来进行拼,后来经过大家讨论与研究,打开思路,用很多种图形来拼,这样就可以拼出好多种图形,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五、课堂小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这就是线段AB。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

  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认识直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课件显示)

  提问:直线有端点吗?能量出长度吗?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

  直线除了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认识射线。

  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教材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说明手电筒、探照灯、焰火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提问:射线有端点吗?有几个?能量出长度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可以用射线AB表示)

  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

  名称

  区别 联系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 都是直

  直的线

  线段 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都是直

  直的线

  射线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都是直

  直的线

  5.认识角。

  (1)我们认识过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

  (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点,两条射线。

  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3)怎样表示一个角呢?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明白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小学生禁毒教学计划
    小学生禁毒教学计划

    小学生禁毒教学计划5篇加强禁毒宣传教育,或者说是预防为主的理念必须贯穿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禁毒...

  • 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
    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

    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5篇需要家长们积极承担起禁毒的责任,密切与孩子的沟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如...

  • 禁毒教育小学教学计划
    禁毒教育小学教学计划

    禁毒教育小学教学计划6篇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毒品和不良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高中禁毒教育教学计划
    高中禁毒教育教学计划

    高中禁毒教育教学计划5篇禁毒工作一定会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能够远离毒品,学会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