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会馆导游词范文集锦
山西会馆导游词范文集锦(通用3篇)
山西会馆导游词范文集锦 篇1
游客朋友们,山西会馆位于多伦县老城区的西南角。 说起山西会馆,必然要谈到旅蒙商。 旅蒙商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它源于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时的随军贸易。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在康熙帝进攻噶尔丹行经锡林郭勒草原时,允许各部、各旗沿途向清军出售马、牛、羊、骆驼等物。由理藩院另设一营,商人在营中贸易。清朝部队每营派一名官员,专司贸易之事。随军贸易的商人,从蒙古各旗收购和从内地贩运物品,以供应军需为主。后来,随军贸易渐渐扩大到了清朝驻锡林郭勒盟等蒙古地区的驻军中。
他们除了给部队包办粮草、贩运马匹和供应一些其他物品外,还和当地王公贵族、牧民进行贸易,这就是三晋旅蒙商的前身。 多伦会盟后,清政府对多伦旅蒙商十分重视,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再加上草原贸易利润丰厚,山西、北京、山东等地的商人也蜂拥而至。尤其随着汇宗寺、善因寺两座喇嘛教寺院的兴建且日益昌盛,多伦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座最为典型的旅蒙商城和蒙古地区贸易都会。
旅蒙商人从内地把大量的绫罗绸缎、铁木瓷器、药材香料等运到多伦,销往内、外蒙古各旗,又将草原上的绒毛、皮张、盐类等汇集多伦,然后销往中国各地。旅蒙商事业如日中天,人口最多时达18万,注册商号4000余家。在当时,有所谓“十大粮商”、“八大银号”、“五大烧锅”、“两大当铺”之说。随着贸易越做越大,相同地区实力较强的商人先后在多伦商业城建起了自己的聚会场所,也就是后来的会馆。山西会馆是清乾隆十年,也就是公元1745年,由山西籍旅蒙商集资兴建的。
其建馆的目的,就是为方便山西同乡来往交流,并为刚来此地的乡友提供落脚安身之处。这座会馆是多伦老城区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清代古建筑群,至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会馆坐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住宿区、娱乐区、商会议事区和关帝庙。站在会馆的大门前,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牌楼,雕梁画栋,美仑美奂,晋商之富由此即可见一斑。大戏楼是会馆的一座“明星”建筑。这座大戏楼全由方形条石砌成,恰好是一个“凸”字型。台上有粗粗的明柱支撑戏楼的前半部分,楼顶四角鸟嘴似的正檐斜刺苍穹。再看其东南角,上面悬挂一面明镜,面向西北,可以映照数里外的善因寺。
整体上看,大戏楼结构精巧,气势雄伟。据考古学家介绍,采用这种建筑结构形式的,在中国仅有两座。会馆的娱乐区就主要以这座大戏楼为中心。每年的五月十三开台唱戏,一直唱到秋后天凉。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期间,会馆内的演出活动往往达到高潮。正月十五左右也要演出几日,所唱剧种自然非山西梆子莫属了。商会议事区处在会馆的中间,平时并不开放,只是在有重大商业议事活动时才可使用。议事厅内举行的最重要的会议就是正月十五的议事日。
这一天预示的是——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开始,多伦的一千多户山西商号都要到会馆参加会议,以几十名会董为中心,在议事厅总结过去一年山西各商号的经营状况,决定新一年的经营策略等。行赏与处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经营出色的商号要给予奖励,经营不好或违规商号要受到处罚——罚戏若干场。这样,会馆一年内请戏班子的费用自然就有了着落,这一着着实不错,不仅起到了惩罚的作用,而且宣传了山西商人。会议最终形成决议,然后向在外院看戏的其它九百多家商号宣读议事结果,新一年的商业活动也就正式开始了。会馆的最后一个院落就是关帝庙。
大殿中间位置供奉的是关羽夜观春秋的塑像,东侧是怀抱宝剑、手掌印信的关平,西侧是手扶青龙偃月刀的周仓。这正殿内雕梁画栋的.彩绘,经历了260多年的风风雨雨,颜色却依然十分鲜艳,在内蒙古地区算是保存比较完好的艺术品了,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配殿内的墙壁故事画,也是会馆内的一绝:整个墙壁所描绘的是三国里的重要故事片段,以关羽一生的业绩为主线,“桃园结义”、“夜观春秋”、“大破黄巾”等场景应有尽有。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是山西商人进香的日子,这三天,关帝庙里香烟缭绕,热闹非凡。 为什么会馆要供奉关羽呢?
原因有二。其一,关羽是东汉末河东解(hǎi)县(即今天的山西省运城西南)人,故而,山西商人视其为同乡,格外亲近。当然,第二个才是主要的:会馆建成之初,名为“伏魔宫”,意在供奉山西英豪关羽,求其保佑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由此,当地人又称山西会馆为关帝庙。大家都知道,关羽在三国以后,形象不断被美化和神化,进而成为惟一一个被佛、道、儒三家共同推崇和供奉的神,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山西商人不仅因这一点而自豪,而且把关羽视为“信”与“义”的化身,一则是对同行的要求,二则向人们表明诚信待客,决不作无“信”无“义”之事。再到后来,因为商人的供奉与推崇,关羽也就成了财神爷的化身了。这样,在商务性会馆里,有财神爷关羽的塑像自在情理之中了。山西会馆是山西旅蒙商在多伦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会馆导游词范文集锦 篇2
这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
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__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皇城相府不仅游客、考古学者云集,还被一些影视剧组看中。在这里开拍了《我认识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国》两部电视剧。
山西会馆导游词范文集锦 篇3
中国国学之一的传统书法,在李家大院浮现的更是极尽描述,匾额、春联,内容富厚,导游知识,字体工致,洋洋大观,是书法喜爱者的进修宝库,连年来受新体书风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工致字的人更是云云,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严峻了,年青人大大都都不会写汉字,不消说繁体字,简化字都不会写了,完全依靠电脑。
李家大院私塾有如下一副春联:“知道墨客赋绸缪,止丘黄鸟叶绵蛮”。这是一幅与教诲有关的联,上联“知道墨客”是指通晓大道的墨客,这虽然是指学识博深的先生,下联的“止丘黄鸟”指幼小门生,“绸缪”二字《辞书》是“细密缠缚貌”,指先生在身传严教,“绵蛮”二字《辞书》是“小鸟貌”,指门生朗朗书声。
以上表明可以讲的通,可是作者的原意并不但云云,由于“绸缪”和“绵蛮”两词出自《诗经》、《唐风》和《小雅》作者引用了两篇的篇名,“绸缪”篇写的是有情男女在夜间相遇,男主人异常欢快,碰着了模样大度的心上人,在思考着怎样看待这么瑰丽的尤物。这里私塾联的上联指先生对本身可爱的门生感想满足,出格喜好,在想怎样善待本身的门生。“绵蛮”写一个行役的年青人,疲惫不堪,路上碰着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给他饮食,辅导他并让他乘上本身的车,全诗以唱的情势写出,这里的贵族虽然指先生。先生在歌咏本身的学子,门生也在爱慕本身的先生,先生“赋”意吟诵诗篇,门生“叶”意即读唱。师生之间和气相处,穆雍相待,互动领悟和李家大院的调和空气很合拍,是师生之间的一首赞歌。假如没读过《诗经》的人就不会领会到云云深条理的内含,此联挂在李家大院私塾,美哉、妙哉。
李家大院的书法是传统的汉字,很见功力,是我们进修传统书法很好的摹仿尺度,全部春联对仗工致、平仄、精确,修辞精妙,的确是文学艺术博物馆。
其它李家大院的认真人讲此刻正在编写《李家大院》电视持续剧,我们等候继《乔家大院》、《走西口》反应晋文化优越的电视剧之后再一次拍出惊动世界的《李家大院》经典之作。
山西会馆导游词范文集锦相关文章:
山西会馆导游词范文集锦
上一篇:最新武夷山导游词
下一篇:南京夫子庙的导游词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