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范文>范文大全>导游词>江苏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更新时间: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精选29篇)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1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扬州个园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扬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_。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2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园主黄至筠为两淮商总五十余年,家资累积巨万。全园占地2.3公顷,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在造园上以竹石为主。植竹以品种丰富为旨归,万竿千姿,蔚为大观。叠石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山,南北称奇,名闻遐迩。此外更有三路豪宅,宏达微著,余光遗响,彰显尽一代盐商家居生活的奢华气象。由于置景独特,构撰巧妙,于疏朗开阔之中,别有一种曲折幽深引人入胜的境界。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字典里,还是语言习惯中,“个”都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园中竹居三一,石居三一,人居三一。分而独立成章,各奏华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人与竹与石浑然一体,宾主难分。是最具扬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风情万种生态竹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3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其实竹在扬州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扬州春词》里就写到扬州人“有地唯载竹,无家不养鹅”。“竹”历来也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比如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1997年,个园在四季假山北建“品种竹观赏区”,逐渐恢复当初有竹“百种万竿”的历史原貌。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设土山竹林,品种观赏,映碧水榭,竹西佳处等区域。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分类学上,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观秆类中,又有形与色的分别。像龟甲竹、方竹、螺节竹;佛肚竹、罗汉竹、辣韭矢竹、高节竹等是欣赏其秆形的不同寻常;而紫竹、黄皮刚竹、黄槽刚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玉竹、金镶玉竹、花毛竹、金明竹、黄皮乌哺鸡竹、花秆哺鸡竹、斑竹、茶秆竹、紫蒲头石竹等则是欣赏秆色。观叶类中,有宽叶形的箬竹、狭长叶形的大明竹、和叶面有各种色彩条纹的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等。此外,晏竹、芽竹、苦竹、红竹、唐竹、鹅毛竹、平竹、斑苦竹等散生品种,也可在园内找到身影。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4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斑竹在所有的竹子里,最具传奇色彩、也最令人伤感的就是斑竹了。因为它和我们民族传说中一个优美动人的悲剧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的竹秆上呈现着紫色的斑点,宛如泪痕。根据晋代博物学家张华《博物志》记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尧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姐妹俩同时嫁给继承皇位的舜帝为妃。舜帝驾崩后,失去了丈夫的姐妹俩昼夜啼哭,泣泪成血,洒到竹子上,长出来的竹子从此部满了斑点。人们把它叫做斑竹。后来,娥皇、女英的泪哭干了,就投入湘江自尽了,传说做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斑竹是著名观赏竹。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花纹应该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不过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泪珠染成的,“斑竹一枝千滴泪”所代表的忠贞的爱情,总是令人无限向往的。

  碧玉间黄金黄金间碧玉是园内最多的竹子。此竹色彩美丽,叶片披针形,为优良的观赏竹种。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扬州个园,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

  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6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个园,我是你们的讲解员,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小林,很高兴今天能为大家讲解。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盐商园林,它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也就是1818年,它的主人名字叫黄至筠。个园在1988年的时候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以及苏州的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大家进门到现在,是不是发现个园的竹子很多呢?竹子是个园的灵魂,游个园,您第一要观竹。那大家请看我身边的这颗竹子,它是个园中最奇特的一种竹子,叫龟甲竹。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因为它的竹节既像龟甲又像龙鳞,所以得名龟甲竹,它有一个寓意,就是“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大家请这边走大家请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的竹子呢叫罗汉竹,因为她下部枝节畸形缩短,中部枝节肿胀,箨叶带状,披针形,下垂像一个叠起来的罗汉,因而得名。

  个园现有竹子60余种,近2万杆,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而个园的总面积也就24000平方米不到,所以说这竹子占了个园约一半的面积。其实竹子在扬州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扬州春词》中就说扬州人“有地唯栽竹,无家不养鹅”。竹子历来还为文人所喜欢,不仅因为我它姿态清雅、色如碧玉,而更重要的是它正直、虚心、有节气的品格。就像苏东坡所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大家再看前面的这种竹子,乍一看,大家会不会认为它是生病或者是枯萎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竹杆,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蒲鸡竹”。

  竹子有散生竹和丛生竹之分,我们刚刚一路走过来,看到的都是散生竹,而眼前看到的呢,是丛生竹,这种竹子叫慈孝竹,也叫孝顺竹,它的笋期在夏季,新笋是紧靠着老竹生长的,就像在遵从中国的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也对新竹呵护有加,避免她遭受风雨的侵袭,从而能够平安的成长,就像郑板桥说的“新竹高于旧竹杆,全靠老杆来扶持”。

  走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个园为什么要用“个”字命名吗?大家请看这里,连在一起的三片竹叶看起来像不像一个“个”字呢!而且中国自古就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个园主人黄至筠名字中的“筠”字,原来是指竹皮的意思,后来也就借指竹子了,而且它也将个园作为他自己的别号。可见,主人对竹子还是非常喜欢的。

  大家请抬头看,前面墙上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竹西佳处”,这个“竹西”是有来历的,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代词人姜夔也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诗句。后来人们就用“竹西”来借指扬州了。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了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个星期的样子。每到花开的时候,满园上下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我们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宾客的意思,桂花迎贵宾,说明了主人对来个园游玩的人表示的以后总欢迎之情。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和后花园(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看看个园的。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就是丛书楼,丛书楼顾名思义是他们家藏书、读书的地方。其实丛书楼的原主人并不是个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扬州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二楼,藏书百厨”。丛书楼在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所以乾隆皇帝也特别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是两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 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儿再告诉大家。

  大家请这边走,个园的住宅原来有福、禄、寿、喜、才五路建筑,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福、禄、寿三路建筑了。这条巷子叫火巷,就是用来防火防盗的,而且这也是封建社会大户人家在大宅门内聚族生活所必需的通道,家里的仆人从前面一间厢房到后面一间厢房时,不能直接穿堂入室,而是要走这种巷子。

  都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其实黄家的厨房早已废弃掉了,但是为了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这里是按照传统的厨房模式重新布置的,这里是三眼灶,这边是酒坛、酱坛,那边是水缸、水桶,中间的桌子是给伙夫饭用的。据说清代扬州盐商特别有钱,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参汤、燕窝、两个鸡蛋,这两个鸡蛋可不是普通的鸡蛋,他的厨子养上百只母鸡,每天早上都会用人参、白术、红枣研成粉末给鸡吃,再由鸡生出来的鸡蛋,才美味、营养。大家可以随便参观一下,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那前面一件就是餐厅了,我们过去看一下吧。

  这个餐厅又称“楠木厅”,是因为这上面的粗梁都是用金丝楠木做成的,大家请看屏门中间的这幅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这是由扬州八怪之首金农所写的,他写字的时候喜欢将毛笔头的毛剪掉一半,所以写出来的字就像刷子刷的一样,这种书法叫漆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喝酒不要喝到如泥,而要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屏门下面条案上摆设是徽派的风格,东边是花瓶,西边是倒插镜,也就是平平静静的意思。大家再看这里的桌子,中间有一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经商在外,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家里人吃饭只能用一半的桌子,当主人回来了,家里人团圆了,才能把桌子拼起来吃饭。餐厅中的桌子、凳子、柱子都是圆的,也取团团圆圆的意思。

  大家抬头看屋子上面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的是福禄寿的“禄”字,这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所以这一路建筑的主题就是“禄”。

  下面来到的就是清美堂,清美堂是黄家的管家接待一般性的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就是以清为美,做人要清清白白,做官更要清正廉明。两边抱柱上的楹联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简与勤”,这是黄家的家训,意思是传家没有别的办法,不是耕田就是读书,等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勤俭节约,才能继续持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说明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看完了东路建筑,接下来我们去中路建筑,请这边走。

  大家请看这上面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的是“福”字,还有蝙蝠的图案,所以这路建筑是以“福”为主题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这中间的地势比四周高,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是从四个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这门口的两个大缸有两个作用,一是消防作用,二是有聚财的作用,因为古人看水就是财的意思。

  汉学堂又称柏木厅,因为这上面的房梁都是用柏木做成的。柏木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中间这幅纸上的对联是郑板桥所写的“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是说读书一定要督导废寝忘食才行,下联说明了主人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够像竹子一样正直、虚心、有节气。这里条案上的摆设依然是东边花瓶,西边倒插镜,但是中间多了一口西洋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终身平静的意思了。这一路住宅最前面一进是厅堂,后面两进是卧室,所以叫前厅后寝。下面就去看看寝室。

  这是黄家二儿子黄奭的住宅,黄奭是黄家四个儿子中最有成就的一个。他小时候就非常聪明,虽然出生在商人家庭,但是他却不像其他盐商子弟一样不学无术,他曾经重金聘请扬州学派著名学者汪潘做了他四年的家庭老师,汪潘死后,他十几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所以著名学者阮元赞他“勤博”,也就是勤奋博学的意思。下面我们再去看看四儿子黄锡喜的住宅。

  这里就是黄锡喜的住宅,这里的摆设要比刚刚黄奭的住宅简陋的多,黄锡喜是黄家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主屋的人,他就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一样,经历了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他和他的三个哥哥一样能诗善画,这幅对联“云中辩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他的诗句所成。

  这条巷子和刚刚那条巷子不一样,一头宽一头窄,被扬州人成为棺材巷,这是升官发财的意思。以前个园的正门在南边,当客人进来从南往北走的时候,巷子越走越窄,就有聚财的意思。而我们现在越走越宽就是发财的意思。它的形状又很像船,所以也叫船巷。大家再看这墙,它叫鸳鸯墙,因为这上半段是用板砖竖砌,下半段用青砖扁砌的,个园的建筑都很有意思。再看这口井,是他们家的人日常取水用的,也是消防用井,其实更有意思的是井旁边的墙,这里用砖头砌成一个拱形,为什么会这样子砌呢?大家想,经常取井里面的水的话,水就会溅到这墙根上,长期下去,墙体就会下沉,但是正因为这个拱形,即使墙体下沉,也就是这下面的塌掉,还可以重新再砌,不至于整座墙都塌掉。个人真的是很聪明。我们的客人请这边走。

  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一进来,大家可能就会感觉到,这里要比刚刚两路建筑高很多,这不仅是个园中最高的一路建筑,而且也是扬州古民居中最高的厅堂。这里就是以“寿”为主题的。我们进去看一看。这个清颂堂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的场所,这上面的吊顶可不是后人加上去的,而是原来就有的,当时是放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当时黄家真的很有钱,他们家养了两三百人的戏班子,这里也是他们家戏班子唱戏的地方,两边厢房是给戏子们换衣服用的。这一路建筑最高,肯定最重要,所以老爷子黄至筠也住在这一路建筑里,接下来大家就随我去看看老爷子的住宅。

  这栋楼就是黄至筠的住宅,大家现在看,这房子楼下是不是只有三间厢房呢。其实啊,它是有五间厢房的,因为封建社会,平常百姓人家正房只能是三间,所以为了避开这个规矩,就采用“明三暗五”的组合,明的看是三间,其实是五间,大家可以参观一下。这里一边是黄至筠的卧室,一边是他的释放,楼上是家属内卷的活动场所。

  看过了黄至筠的内宅,再来看看他们家女儿居住的地方,这里依然是采用“明三暗五”的组合,楼上是小姐的闺房。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大户人家的小姐到十几岁的时候都被关在闺房里,直到出价才能出来,所谓“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抛绣球”。所以平常楼梯都是被锁起来的,大家看我手指的方向有一条缝,那个就是门。所以说以前人家小姐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个园的精华部分——四季假山。 这里就是春景,这两边花坛中种的是刚竹,因为刚竹是四季常青的,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有春天的感觉;而竹丛中是石绿斑驳的石笋,为什么要造石笋呢,大家都知道,除了春天,其他四季是没有笋的,为了突出春的意境,所以就造了石笋,构成了一幅雨后春笋图。

  走过月洞门,这里是春景的另一幅图,是用太湖石叠成的“百兽闹春图”,百兽肯定是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大家请看门口这块竖着的石头,像什么动物呢?它是一条眼镜蛇。再看这里靠墙的大石头,像不像一条龙呢?这里是龙头,却看不到龙尾,因为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园中是仰天长啸的老虎。这里是一只小狗,这边爬的最高的就是猴子。大家看我手指的这块石头是什么动物呢?这里是胡须,这个啊,是一只羊。这个是鸡,这边有鸡嘴,这上面是展翅高飞的老鹰。这些石头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

  走过春景,便来到了夏景,夏景是春夏秋冬中最美的的一景,这里是用太湖石模仿夏日天空中变幻多姿的云彩堆叠而成的。大家请看我手指的方向,那边水面上的石头像不像一只青蛙呢?而且这荷塘中种的是睡莲,所以这里被叫做荷塘蛙鸣。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7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盐阜东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4A级风景区,它是扬州众多盐商住宅的杰出代表。盐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商人,也有官品,被誉为红顶商人。清朝全国一半税收来自于盐税,而盐税的一半又来自于两淮,所以说扬州盐商富可敌国。正是盐商促进了扬州经济文化饮食的全面发展。个园的主人黄至筠就是清代八大盐商商总,因他爱竹,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所以就取清代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为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试想,个园的花园以一个田径场大小的面积跻身于全国四大名园,必然有它的独到之处。下面请各位游客随着我一起去领略一下个园风采。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个园的竹园,这里竹种很多。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门见山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大家看这杆最令人称奇的竹子,竹节有规则的短缩对接,像乌龟的背壳图案,得名龟甲竹,在古代有龟龄鹤寿的说法,龟甲竹寓含长寿的意思。这种竹子平时很难见到,大家可以拍个照作纪念。拍完照我们继续参观。再看这种竹节平滑的丛生竹种叫孝顺竹,像遵从孔子古训父母在,不远游一样,新笋紧靠老竹生长,家人团聚,各尽爱心。

  现在大家看到前方有一个门,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于是大家就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佳处的甬道两边都是桂花树,有丹桂、金桂、银桂,但种植最多的是银桂,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主人是盐商,喜欢白花花的银子,就种植花色偏白的银桂,而是银和迎谐音,表示夹道桂花,迎接贵客的意思。

  我们现在看到的两层楼建筑是书房,叫丛书楼。书房建成楼房,是因为书籍需要隔湿防潮。这座丛书楼是由马氏兄弟所建,他们收藏了大量书籍,供文人赏读。这个楼有两层,有楼必然有楼梯,那丛书楼的楼梯在哪呢?大家不妨进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紧,在这边我们留一个悬念,答案到后面自然会揭晓。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两面青砖的夹墙过道,叫火巷,它是消防通道。整个南部住宅分中、东、西三纵,每纵三进,三纵分别以福禄寿为主题。我们先从东路参观,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先去看看黄家的厨房,这是东路建筑的最后一进,由于厨房早已废弃,大家现在看到的陈设,都是后来的恢复性的布置。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他吃的鸡蛋据说是每天喂食人参、红枣的鸡下的,两只鸡蛋就是普通人半年的口粮。其子黄小园则常备十几种点心和十几种粥在早晨待客。由此可见黄家财力的'雄厚和生活的奢侈。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第二条火巷,这条火巷是扬州所有火巷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我们回头看一下,火巷两端的尺寸明显不一样,南边宽北边窄,看上去近大远小,视觉效果显得深远,火巷的北端是后花园,火巷越走越窄,到了花园豁然开朗,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当然,越走越窄的路不符合中国人的期望的,我们都希望路越走越宽才好,所以园主人对这条路做了精心的升华:设计了几个台阶,一个比一个高,这叫步步高。

  穿过火巷,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个园的门额了,大家看个字的笔划,就是写成半个竹字。我们再看这里竹林里的石头造型,明显是石笋,竹林里面有石笋代表着雨后春笋,象征着春天。过了月洞门,还是同一座春山,还是竹石图画,意境却完全不同了。造园者为了进一步渲染春意,用形态别致的太湖石构成了一幅十二生肖闹春图。当然我们要从象形的寓意这个角度去欣赏,否则看到的只能是石头一堆、一堆石头,领会不到造园者的意境。

  走过春天的路面,我们看到脚下出现了鹅卵石,中国园林中用鹅卵石铺设路面代表水波纹,地面一片水意,我们还看到朵朵莲花图案,这里用水纹和荷花点题,表示夏天。但真正反映夏天的还是假山,最精彩的是抱山楼前这一段,云头涌动,遮挡住楼的三分之一,一看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把盛夏雷雨来临前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夏山掩映的抱山楼上有横额壶天自春出自《个园记》不出户而壶天自春,表达了园主人向往神仙世界的精神追求。大家拍完照,我们一起游夏山,夏山从外面看是一朵云的形状,所以我们游夏山还有平步青云的意思。进入夏山后别有洞天,可以感受到小壶洞天的效果,和苏州等地的假山不同的是它的通风采光效果很好,视线通透,感觉清凉,所以说夏山宜游。登上夏山,我们看到上面种了很多植物,当然少一种或多一种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紫藤却是不能少的,这株紫藤长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呢?我们这座假山的名字叫夏云,大家知道下雷雨之前天上是乌云,如果踩着乌云上来那不是成了妖怪了?所以要想平步青云,就要在山上对云进行改良,上面长了一株紫藤,云顶上有紫气,那叫紫气东来。踩着彩云上来那才是神仙,这就是植物与建筑的一种契合关系。现在我们过了抱山楼,那肯定是秋景了,我们发现在长廊的尽头有一个桂花的图案,这是点题,桂花在秋天开放。我们个园的长廊号称是全世界最长的因为从夏天走到了秋天,这里的假山号称是全世界最高的假山高不见顶,屋檐挡住了山顶,另外个园还有一个最:就是我们这个园子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私家花园走一圈就是春夏秋冬一年时间。拂云亭栏杆的装饰图案是民间装潢的最高规格叫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来基本上是一百年才出一个。与拂云亭相对的是咱们扬州建在假山上最大的建筑住秋阁,园主人为什么要在此修建这样一个建筑呢?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艰辛,后来到扬州经营盐业,经过多年奋斗,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人生的秋天对他来讲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有谁愿意这样的日子匆匆溜走呢,他建住秋阁就不难理解了。住秋点出了秋的魅力,也是秋山的点睛之笔。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留下的疑问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我们眼前的这条石径就是丛书楼的楼梯,曲折的石径不仅表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时主人把楼梯设置在书房的后面也是希望子孙后代在书房读书时不被打扰,可谓是用心良苦!秋山游览口诀是三句话:向上不通向下通,明的不通暗的通,直的不通弯的通,这是逆向思维,走一次你会发现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是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三句话试一试,不过大家小心点,山虽不高,坡度还是挺陡的,请注意安全。

  各位游客离开了秋天,那就是冬天,说着冬天,已在脚下。请看路面,秋山出口的路面的青石板中间夹了白石板,但地面不是全白的,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白相间表现了季节的交错。冬景以腊梅点题。这里假山所用的白石头是宣石,它造型并不漂亮,材质也不统一,表面还有杂质,但正是黄褐色的杂质才突出了白色的结晶,看上去是积雪犹存、残雪消融的景象,雪融化的感觉点出了冬天的特征。冬天是一年的最后季节,所以主人就在这里栽种了一棵高大的有吉祥含义的榆树,榆树结的种子俗称榆钱,意思就是年年有余,多多余钱。在榆树的后面,墙上开着二十四个孔洞,这是暗喻二十四个节气,开在冬景的窗户叫寒窗,寒窗就是读书的意思。寒窗旁边高高的榆树,暗示着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盈利。每当阵风吹过,这二十四个孔洞,会发出不同的音响。现在我们一转身就能看到身后的两个圆孔,从透风漏月的圆孔,能看到春景的翠竹、石笋,这叫春色在望,就像写文章一样,首尾呼应。望春的圆孔并不大,而且还有一块石头挡着,这叫犹抱琵琶半遮面。正是这挡着的石块和后面的圆孔,才能结合成一句诗的意境,叫满园春色关不住,这就把春天的生命力表现出来了。

  我们最后再去参观宜雨轩,宜雨轩在花园里起挡景的作用,如果没有它,整个园子的景色一览无余。轩名由刘海粟题,抱柱对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由林则徐撰句。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8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园主黄至筠为两淮商总五十余年,家资累积巨万。全园占地2.3公顷,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在造园上以竹石为主。植竹以品种丰富为旨归,万竿千姿,蔚为大观。叠石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山,南北称奇,名闻遐迩。此外更有三路豪宅,宏达微著,余光遗响,彰显尽一代盐商家居生活的奢华气象。由于置景独特,构撰巧妙,于疏朗开阔之中,别有一种曲折幽深引人入胜的境界。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字典里,还是语言习惯中,“个”都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园中竹居三一,石居三一,人居三一。分而独立成章,各奏华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人与竹与石浑然一体,宾主难分。是最具扬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其实竹在扬州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扬州春词》里就写到扬州人“有地唯载竹,无家不养鹅”。“竹”历来也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比如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1997年,个园在四季假山北建“品种竹观赏区”,逐渐恢复当初有竹“百种万竿”的历史原貌。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设土山竹林,品种观赏,映碧水榭,竹西佳处等区域。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分类学上,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观秆类中,又有形与色的分别。像龟甲竹、方竹、螺节竹;佛肚竹、罗汉竹、辣韭矢竹、高节竹等是欣赏其秆形的不同寻常;而紫竹、黄皮刚竹、黄槽刚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玉竹、金镶玉竹、花毛竹、金明竹、黄皮乌哺鸡竹、花秆哺鸡竹、斑竹、茶秆竹、紫蒲头石竹等则是欣赏秆色。观叶类中,有宽叶形的箬竹、狭长叶形的大明竹、和叶面有各种色彩条纹的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等。此外,晏竹、芽竹、苦竹、红竹、唐竹、鹅毛竹、平竹、斑苦竹等散生品种,也可在园内找到身影。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斑竹在所有的竹子里,最具传奇色彩、也最令人伤感的就是斑竹了。因为它和我们民族传说中一个优美动人的悲剧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的竹秆上呈现着紫色的斑点,宛如泪痕。根据晋代博物学家张华《博物志》记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尧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姐妹俩同时嫁给继承皇位的舜帝为妃。舜帝驾崩后,失去了丈夫的姐妹俩昼夜啼哭,泣泪成血,洒到竹子上,长出来的竹子从此部满了斑点。人们把它叫做斑竹。后来,娥皇、女英的泪哭干了,就投入湘江自尽了,传说做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斑竹是著名观赏竹。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花纹应该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不过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泪珠染成的,“斑竹一枝千滴泪”所代表的忠贞的爱情,总是令人无限向往的。

  碧玉间黄金黄金间碧玉是园内最多的竹子。此竹色彩美丽,叶片披针形,为优良的观赏竹种。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竹西佳处(竹径)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进入竹生态区,即有一条数十米长的小路穿越其间,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佳处”在这里回归了字面的本来意义,显然是在提示人们:此处竹景最佳。仔细琢磨回味,你会恍然大悟,其实,真正的竹西佳处,都在这条竹林小径上呢。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前后可持续20天左右,不过盛花期也就一个星期的样子,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满园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这时,你若是来游园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这甜蜜的幽香。微风拂过的时候,细碎的桂花便如雨一般纷纷扬扬,落满你的发稍和衣襟。  你现在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桂花向来和旧时人们仕途得意、飞黄腾达密切相连。黄至筠在园中植桂花、置书楼当然是希望子孙后辈才华出众,仕途通达。楼下有楹联: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冠盖豪门盐商第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陈从周先生在《园林丛话》中说;“华丽的照壁,贴水磨面砖,雕刻花纹,正中嵌‘福’字,像个园大门上的,制作精美。”清人金雪舫曾说个园是:“门庭旋马集名流”……

  赏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9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10

  各位游客:

  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11

  各位游客:

  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

  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篇1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相关文章: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江苏何园导游词范文

启园导游词

广东增城盈园导游词

济南园博园导游词

关于江苏扬州个园的导游词

最新的广东宝墨园导游词范文

广州番禺宝墨园导游词

中国达斡尔民族园导游词范文3篇

1000个字导游词九华山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

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精选29篇)扬州个园导游词带图篇1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湖南省各景点导游词大全
    湖南省各景点导游词大全

    湖南省各景点导游词大全【精选7篇】工作中写湖南省各景点导游词必不可少,快来写写看吧。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

  • 2023年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完整版
    2023年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完整版

    2023年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完整版8篇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怎么写?看看吧。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通常需...

  • 广东各地方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广东各地方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广东各地方景点的导游词范文【优秀8篇】其实写广东各地方景点的导游词并不难,来看看吧。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

  • 秦始皇兵马俑讲解导游词范文
    秦始皇兵马俑讲解导游词范文

    秦始皇兵马俑讲解导游词范文7篇是时候写秦始皇兵马俑讲解导游词了,快来看下吧。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就...